2010年春期小学五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分析

【字体: 】【2010-8-14】 【作者/来源 康本国】 【阅读: 次】 【关 闭
    一、试卷质量分析
    1、结构简约,试题合理。
    本卷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共五大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卷考查的三大板块,知识点及分数见下表。
题号
考查的内容
分数
一、
基础
知识
积累
运用
1 正确抄写词语       2 看拼音写词语
3 填“看”字意思字   4 选择正确读音
5 选没有标点错误句子 6 按要求填词语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8 课内积累
40分
二、
阅读
练习
(一)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语段出自第十册教材《我和祖父的园子》)
具体考查内容如下:
1 片断表达的中心意思 2体会句子的表现手法    3写景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4读文谈感受
(二)语段阅读《蚂蚁的世界不堵车》
具体考查内容如下:
1 联系上下文填词语   2 选择合适的词语 
3 句意理解           4 开放性试题
30分
三、习作
(一) 以水为主题,自拟题写事
(二)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写文
30分
    2、试题内容突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这次命题时注意了试题所体现的积极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新课标与传统的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由过去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转向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重,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①本次考试以《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如积累运用中,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应该积累的句段是否已掌握,如第三部分的第2小题用诗歌及课文原句填空就选用了对对子形式。一方面在内容的理解、运用方面进行了考查,如第三部分的第3题对《长征》的考查,就检测了学生在进行记忆、感悟和听讲等语文学习时的基本态度。②针对语文课程本身具有重情感体验、重感悟的特点,本次题目强调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张扬个性阅读。这正如《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时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等理念。如在语段(一)阅读第2题中,“文中对玉米的写法不同一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体会选择。第3题文段写园子的景物,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谈见解。第4题要求学生写出读文后的独特感受。虽然这些命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真实地考查了学生收集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作批注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③在阅读中,选文的原则坚持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人文性功能,试卷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3、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次习作命题没有做过多限制,使学生有话可说,给了他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次作文共两项:一是以水为主题抒发感受,。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习作方法的掌握情况,还考察了学生对生活独特体验感受的思想表现。二是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写文。这两个题目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主要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等理解、积累、运用的情况。从卷面上来看,多数考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基本上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组词填空;根据提示填写古诗、名言;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较透彻,大都能正确地完成相关课文内容的填空。尤其是第一大题第2题看拼音写字词、第二大题第1题选择正确的读音、第3题按要求填词语和第三大题第1题课文内容填空等,这些知识积累题,学生完成不错,出错率较低。可见考生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且能灵活地用以解决相关问题,值得充分肯定。
    当然,在部分考生身上,也反馈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
    ⑴书写不够规范而导致错别字现象。
    第一大题第1小题是对学生字体结构掌握和书写态度的考查,部分学生书写字体不工整,有添笔丢笔的现象。第2题中的少数学生错别字较多,尤其是“盈盈”的“盈”写成“荣”,另外 “分享”的“享”少写一横。第二大题第1小题是对学生读音掌握的考查,“干燥”的 “zao” 误以为 六安方言音“cao”。导致这些失误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平时书写马虎,不够规范,书写过于了草,东倒西歪,机械识字。我们有些教师平时指导不够,纠正、强化又不太及时。这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⑵审题不够认真而造成了不应该的失分。
    第一大题第3题、第二大题第2题、第三大题第1、2题,是对学生标点、成语、名言名句、古诗等的积累、理解、运用的考核。其中第二大题第2题:选择没有标点符号错误一句。少数学生没看清书名号与双引号、顿号与逗号的区别,省略号与等等的含义,因而造成失分。在答题中第三大题第1题(1)题照课文内容填空,其中“清辉”“晶莹闪烁”等词语学生写不上来,或写错字。因而错得多。第四大题短文(二)第3题要求联系上下文,指出“前者”、“后者”指的是什么,有的看成解词。从这些错误中看出学生做题不仔细,积累的语句不能正确运用。可以说,看起来是小枝节的学习习惯,实则是教书育人的大问题。因此,在竭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如:第三大题第3题中背诵、理解《长征》填空中: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还“英勇”地夺下了……,其中“英勇”一词,不是课文中的原句,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答不准。从卷面看,学生答题情况也不太理想。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原因或许是有些教师平时缺少方法上的指导,或许各类句式的训练力度不够,我分析主要原因①是对课文阅读和背诵不到位,②是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等。因而造成失分。
    2、关于阅读理解。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但从卷面上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章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感悟上,以及文章整体把握上,存在较大偏差。
    课内阅读语段选自《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第13小节,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还行,也有小部分学生找不准中心句,答不上来,这说明我们教学中,要注重文章重点句段的品读以及整体把握能力的引导和训练,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课外资源,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课外阅读从答卷情况看,学生失分较重。有一部分同学联系上下文答题的能力薄弱,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未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未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暴露了学生平时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肤浅性。
    还有“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读文“谈谈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既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多数学生都写得很简洁。但也有不少学生答题不完整,可以看出语言文字训练非常薄弱。因此在阅读课上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努力做到读、悟、用、说、写等形式的有机结合。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3、关于作文。
    本次检测习作两题,其中第一题要求选取经历过与水有关的印象最深的事。这个习作范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材的范围比较宽泛,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从阅卷情况看,多数学生理解题意,能从平时生活中搜集习作素材,记录自己以及身边真实的人、事和感受,体现了“我手写我心”,几乎没有“跑题”现象;少数同学语言生动,选材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较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当然,部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太陈旧老套,又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语言积累不多,内容空洞,语言平淡,写不出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条理安排上鲜有创意,存在报流水帐的现象,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根源除学生自身素养外,大概和我们某些教师平时疏于指导和训练不到位也有关。
    三、教学建议
    1、注重双基教学,着眼语文基础,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
    说道新课改,老师们想到的就是培养能力而忽略了基础,其实如果在课堂实践中没有双基的落实和训练,那么其他一切只能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坚持“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理念,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能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但从今年的语文考试试题来看,光死记硬背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要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活学,不要死学,要内外兼顾,不要把目光死盯着课本。要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理解。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是一切的凭借与基础,少了语言文字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在那些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返璞归真的气息。不论是引导学生读写词语,还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都训练得扎实到位。就连最后的巩固练习也是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语言,训练语感。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将语言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理解性层面上,而应该牢牢抓住文中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突出语文姓“语”的特点,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地放飞。
    2、现代文阅读应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本次检测共两篇阅读文章,一篇课内一篇课外,其中课内文章较为简单,学生大部分失分在课外阅读中。这容易引起很多师生的误解,错误的在复习时把重点放在大量课外阅读训练上,从而丢掉了很多根本上的东西。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因而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课本的地位。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抓住重点词句段落,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习得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纲举目张,切忌零敲碎击,逐句分析,更切忌一放就散,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变学生“接受式学习”为“吸收式学习”,做到:引学生“悟”、教学生“法”、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向40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要通过课内阅读,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积累、自觉积累的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另外,我们还要扩大阅读面,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程标准》着重提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尽管农村学校的学生有各种实际困难,但也要尽量想办法让学生读到,以此来巩固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提供载体。要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建议每学期开展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充分展示。
    3、广开学生练笔渠道。
    语文教学有两个翅膀,一个是阅读,一个是习作。目前看学生的习作问题也很突出。从今年考生的试卷来分析,有部分学生习作水平低下,不能正确审题,思路狭窄,缺乏必要的联想和想象,词汇贫乏,语病较多,书写潦草,字体难看。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是要加强读写结合。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中学写(像仿写、续写、改写等)。二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日记、周记、写读书笔记、写随笔,办手抄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4、培养规范化答题能力。
    能力考查为核心已经成为考试的改革方向,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学生在考试中常常因为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导致用语不规范,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或者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因此要我们要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中心小学  王益俊
                                     2010年7月15日
 
校长信箱在线咨询
学校位置建言献策
新网站正式投入使用,您对新网站的看法,请在下方选择:
栏目设置更加合理
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页面布局更加美观
网站服务功能增强
 
版权所有:独山镇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 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