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字体: 】【2009-12-18】 【作者/来源 独山镇中心学校】 【阅读: 次】 【关 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我镇2004年“校校通”工程投入使用;2007年全面启动“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的远程教育工程。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学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我们当前大部分学校重投入,轻应用,对信息技术教学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乏,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教师城乡差别大,缺乏自我发展意识,教研活动参与率不高,师资培训难以开展,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进程。承接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跟学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越来越不协调,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一线教师找准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规范。当前,由于农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乏,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担任着信息技术教育、电教、教务等多重工作,整天忙于事务,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教学上的问题。个别老师从来不备课,或者粗略地写一些要点,课堂随意性大。部分教师教学设计不规范,反映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体现不够,流于形式。以上现象表现为教学思路形式化,不深刻,对教学缺乏理性思考,这样效果不言而喻,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很差。
    2、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关注不够。表现为教学分离,不能做到教学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比如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保持足够的敏感,并给予及时关注,缺乏必要的教学指导。有的教师在布置练习后,就让学生自己安排、自由活动,缺乏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评价反馈;有的教师上课从不管理课堂,学生不受教师控制,课堂纪律差,秩序混乱,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
    3、部分教师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育内涵领会不深入。教学沿用过去的计算机课,一味讲操作,讲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学情景。1)教师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忽略对问题解决及思想方法的培养。2)教师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知识的归纳总结、思想方法的提炼,学习过程的体验,未能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少,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厚;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比如上一个知识点的总结和下一个知识的引入,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是课堂上缺乏一条“主线”,学生并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点,感觉教学层次感不强,逻辑性差。我们常称为“思路不明,层次不清”。 
    4、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活动单一。有的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抓不住教学的关键点。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感到很累。有的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教教材、照本宣科现象突出。    学生活动单一,表现在有的教师在学生任务设计上内容单一,全班学生都做一个练习,学生不能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选择感兴趣的任务,不能体现分层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养成。
    5、部分教师教学中细节关注不够。(1)环境构建上,有的教师在进行word字处理教学时,学生机的word窗口界面中格式栏、工具栏布局调整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直接使用格式栏的命令按钮对字体和段落进行修饰。有的教师使用的课件中动画链接不正确,导致无法正常演示。有的老师在讲使用迅雷工具下载软件时,学生机上的迅雷等下载工具不能正常使用,却预先没有检查。(2)学生学情分析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把握不准。比如:有老师在学习对象发生变化时,依然按照零起点进行整齐划一方式教学,设计的问题或学习任务缺乏深度,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电子邮件的简单发送、表格的三种插入方法、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等在高中学习时,依然使用初中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教学方法来教。有小学老师在讲字块的移动时,要求学生调整古诗顺序,有的同学连古诗顺序都记不清,肯定完不成任务。(3)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指导。有学生在学习图块的基本操作时,未选取图块,就点复制,造成复制按钮灰度显示,老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教师却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有学生在学习邮件附件的发送时,把图片直接复制粘贴到邮件编辑区中当附件发送,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4)任务驱动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了解不深刻,要么对任务交代不清,要么任务选取不当,要么运用不当等。有教师在上《鼠标游戏》课时,使用游戏开展竞赛,对竞赛规则交代不清,导致学生盲目操作。有教师在上《网上下载信息》课时,让学生到网上下载北京2008奥运会的视频文件,给学生造成学习困难,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还有部分教师对任务缺乏必要的分析,直接提出任务就让学生去完成,完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盲目操作,学习效率低下。上述现象都属于细节问题,教师未保持足够敏感,不能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问题现象,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所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调整,使课堂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6、部分教师教学用语不规范。教师对操作演示过程缺乏正确的描述,教师对知识的归纳缺乏归纳技巧。比如窗口与对话框概念模糊,区别不开,给学生交代不清。

    二、几点解决方法
    1、重视教学设计,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课堂就是教学设计教育思想方法策略等,是教育智慧结晶,因此必须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研究,领会编者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选择教育内容或开发课程资源,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划、设计或者二次开发等。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等步骤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其中教学策略思想方法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教学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实践证明,很多教师还没弄清楚“为什么这么教”、“教之后学生到底学到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内容分析或活动设计上是很容易走偏的。我们提倡加强信息技术目的性教育,就是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制定教学内容,依据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指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  
    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分析法,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控制,使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个功能达到最优化。
    2、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深入领悟信息技术教育内涵  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构建学生活动,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淡化操作步骤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要求把技术分散在具体活动中,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围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前提下,各个学段学习目标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兴趣导向,引领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初中阶段培养学生信息文化道德观念,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加强自身素质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内容;高中阶段提倡深度学习,除了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外,还要承担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原理等深层次的内容。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该多关注儿童非智力因素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重视学生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培养;比如抓住儿童好奇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抓住好玩游戏的天性,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抓住好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不稳定性,避免较长时间对同一内容、同一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抓住好胜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高中阶段,我们提倡深度学习,实现由以前的“操作层面”到“方法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转变。具体形式主要从备课、准备教学资源、讲课、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练习、作业、考试等教学评价、课后反思与总结各个环节来体现。比如,备课要领会课程标准要求,注意问题和活动任务设计;准备教学资源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己的东西,服务于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巩固练习中,有意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性学习活动,比如设计一些问题和实验序列,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也可以在每学期安排三、四节课的时间或在学习某个模块后某个学习阶段,开展些活动课,组织学生深入活动的全过程,比如《画图程序阶段学习》、《word对象的插入与设置》、《电子小报专题学习》、《搜索引擎》、《网上交流》、《网上视听》等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学习内容。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思想方法的提炼、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加强目的性教育,将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抓住教学的关键点,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科学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复制—粘贴的基本操作,字块的基本操作,word中对象的插入方法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中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活动单一现象。教师要善于构建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实践探索,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在学习对文字修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格式工具栏中常用字体修饰设置方法教会学生,对于文字的上下标设置、文字添加特殊效果等对文字详尽修饰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格式”菜单中选“字体”命令,给学生展示一下字体对话框,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发现。教师一方面可以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去发现完成得好的同学,让他们对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交流,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回归到教学目标上,给学生打上知识的烙印,对学生进行强化刺激。这样避免教师上课平铺直叙,一讲到底,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作品,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创作意图,使用的技术方法等,使同学之间能够交流分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灵活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无意识状态的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也可以由人本身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引起。有意注意是指需要有意识参与的注意。单靠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比如经常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明确,注意就越集中。另一方面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提问、任务驱动、在学生刚开始分散注意力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个性品质。
    在一堂课中,要灵活运用两种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教学的魅力在于如何将学生最初兴趣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候,教师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到重点、难点时候,则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时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回归教学目标,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进行活动练习。 
    5、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1)教师要及时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动向,积极开展教师行动研究,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当然任何一种方法、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是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的。2)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问题现象,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所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关键是养成反思的习惯。比如:上完一节课,思考让学生从中获得了什么,最终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的每一个知识点是否体现了学科要求,以及这节课的整体教育意义是什么?3)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形成研究能力,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强调理论指导小的实践性研究,强调问题、反思、研究相结合,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和缺点,积累工作经验,多记多写,勤于总结,多交流。5)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参与赛课、论文评比、各类制作比赛,保持足够敏感。积极参加本地区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教研室提供的平台,增进了解,提高影响力。 

 
校长信箱在线咨询
学校位置建言献策
新网站正式投入使用,您对新网站的看法,请在下方选择:
栏目设置更加合理
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页面布局更加美观
网站服务功能增强
 
版权所有:独山镇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 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